【身 边】做一个讲台上的有心人

——记文化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梁敏
2015-10-26 15:00 文/新闻办 郭姗姗 图/文传学院 点击:[]

编者按: 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。在九游手机在线登入,九游(中国)的校园里,活跃着一批好老师,他们中既有二级教授、又有青年教师,还有可爱的辅导员……我们记录他们身上一个个令人感佩的瞬间与细节,彰显他们的可贵精神与品质,以此传播好科大声音,汇聚科大力量,展示科大精神  

12年前,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梁敏,来到学校成为一名教师。工作第二年,她便获得学校“师德师风建设”演讲比赛第一名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。2014年更是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,享受专业技术七级岗位(副教授)待遇。从教12年中,她先后承担过包括《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》、《语言表达》、《播音创作基础》、《新闻发言人实务》等在内的10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,深受学生的喜爱。在学生们眼中,她不仅是个值得尊敬的好老师,也是个善于交流的好朋友。

讲台是桥梁 我很看重教学沟通

回忆初登讲台的日子,梁敏感慨万千。她说:“转换身份是个技术活,得有耐心。”这里的转换身份指的是教师针对学生的换位思考。梁敏刚来学校执教的对象恰是我校第一届播音主持艺术的学生。艺术学生的灵动和激情对于她书墨飘香的文科背景而言,确实使她感到新鲜与活力。如何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呢?她首先意识到了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性。课堂上,她坚持“走下去,走到学生中去;讲开来,讲到学生心中。”她主讲的《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》在许多学生眼里是门比较枯燥的理论课,为了能让学生对一个个国际音标和发音部位有准确和清晰的掌握,梁敏把班上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分成小组,在不同方言片区的语音纠错中,大胆尝试“真人秀”。她走到学生中去,一遍遍示范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,给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“面对面”有针对的辅导。

   梁敏的这种教学方式,受到了很多专业学生的欢迎。课堂下,她主动与学生交流,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她也总能一一予以解答。对于她自己拿不准的问题,她从不轻言也不回避,而是仔细查阅材料后才会和学生详细地交流。这种求实较真的坦然沟通,让不少学生在私底下亲切地称呼她为“敏姐”。

教师是特殊“演员” 能感染学生就能调动自己

谈到课堂教学,梁敏坦言:“学生上课不仅是听课,更是看课。现在的学生对老师要求很高,我们必须精心。”走进梁敏课堂的学生都有一种感觉,梁老师的语音标准清晰,语调富于变化,肢体动作得体大方,她的课很好看。好看只是第一步,愉快地参与才是梁敏对学生的更高期待。校级通识课程《语言表达》的授课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本科生,开课的第一天就有“胆大”的学生当众举手提问:“梁老师,您这节概述讲完,后面是重理论还是重实践?”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,梁敏笑答:“语言表达是艺术,更是技能。我们可以艺术的生活,但我们更需要在学习实践中练好这项生存技能。”她深知传统的理论化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,于是,以感染学生情绪的“情景体验”、“现身说法”等互动参与环节被开展起来。从与梁敏的交流中,我们了解到她对课程的设计不仅源自于课程本身,她还会结合当下社会对知识点的更新与需求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。她常常会在授课前与学生进行交流,询问他们需要听什么内容,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,然后把这些信息一一记录下来,在讲课时着重讲授。

“教师是特殊‘演员’,但‘听众’的审美是讲述知识点之外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。”这一点,梁敏一直坚信。

从教如成长 要有从谏如流的开放心态

交谈中,梁敏回顾了从执教开始至今对她帮助过的人。她感谢所有曾经给她提意见和建议的前辈与学生。她认为,教师讲课是一种双向口语交流,讲得好不好,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,教师自己说了不算。讲课不能闭门造车,需要诚心与同行、前辈、学生交流,听听他们的想法。

    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刚入职时发生的一件事情。一个晴朗的下午,一位白发苍苍的督导走进了她的课堂,对于这次的听课,她是始料未及的。一节课后,督导亲切地和她交谈,提出了一个建议:“写板书的时候要边写边讲解,即便是背对学生,也要把握好讲课的节奏。”虽然只有一句话,但这个建议对于一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很是珍贵。直到现在,梁敏都还牢记这条“定律”,而这条“定律”确实也在她后来的教学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采访中,被问及从教十余年最深切的体会时,梁敏说:“教的是知识,讲的是良心,站好讲台,用心最重要。”

(核稿:方润泽 编辑:杜杨 学生编辑:李晓珊)

 

上一条:携手十四载 合作育人才 下一条:2015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轮滑教练员、裁判员技能培训班在我校举办